办案Q&A“
落水的人,水很凉”——记录张承律师的一次法律援助
第一期律师访谈的题目其实并不好拟,因为我想在法条与公理之下探寻更多与“人”相关的东西。案件的本身背后是两方的人,法律追求的也不止于法理,更多的还有律师们对于法律与情理之间的求索。
张承律师是一位非常温柔,但又很有决策力的律师。在我与她的对话里,我能感受到她是真心愿意为了当事人奔走,并且是乐意在面对案件时展现自己努力与付出的一位律师。她面对案件时对于案件视角的展现,很多都是我不曾想过的另一面,我一边记录,一边惊叹她对于案情的理解与判断。
以下是与张承律师Q&A中与法律援助案件的部分内容:
Q:通过做本次法律援助,您觉得本次案件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A:其实我一开始接这个法律援助案件是有想过这是不是一个流程化走阶段的东西,但当我真正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看到这个案子的余地和空间,我还是认为一个案件要观照自己的良心,尽全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Q:您认为做法律援助案件的初心是什么?
A:做法律援助案件的初心其实是想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帮助更多的“普通人”,因为法律援助帮助的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当事人,或者是缺乏决断力,没有办法分辨法律问题的当事人,亦或是刑事责任比较重的人。他们大部分面临着没有渠道去了解这些法律程序、没有知识基础去理解这些法律的解释和适用,那么就需要一个人,从中帮助他们,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并且能够让他们明白和理解自己做出的事情和选择要承担怎样的代价,他们是落水的人,水很冰凉,需要有人“捞一把”。
Q:普通人寻求法律问题的帮助,该以什么方式和形式进行求助呢?
A:如果是普通人,最常见的就是求助委托律师。寻求律师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在成都还有12348这种法律热线,大家可以通过法律热线进行基础的法律问题的咨询。但是涉及到比较重要并且需要打官司的,还是要通过专业律师进行相关委托。
除去法律援助的问答部分,张承律师也提到了在本次援助案件和一些值得谈起的案件议题,我们在共同探讨的前提下,提起了一些案件的弱势群体在法律求助时因为受到家庭或者社会的影响,在社会环境裹挟下无法自主跳脱做出选择,并且会因为这些问题逐步把自己置于难以接受的境地,在这些现实与困境问题的交织下,我们又进行了更深度的讨论:
Q:在有些案件涉及非法律问题的部分,我虽然不是律师,但也总想伸手“帮他们一把”,可能我做的也仅仅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者假设一种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不是存在一些过度干预呢?
A:我其实觉得你的这个问题特别好,遇到一些特殊的当事人我们在法律问题帮助的基础上我们也是会想到通过第三方介入,让他们看到自己选择的另一部分。就像部分女性当事人,作为家庭主妇,因各种原因想要离婚,我们在了解她们的情况、分析她们法律权益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对她进行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劝慰和建议,比如建议她“找个班上”,鼓励她们跳出之前的人生选择去尝试新的人生。
家庭和事业终究是个人选择,但是女性在婚姻家庭中一定要看到自己能做除了家庭主妇的工作外,还有别的价值,现在大家也是有能够就业的可能性与机会了,大家一定要进入社会生产,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时候,看见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另外的可能”。
律师其实是一个兼具法理和情理的角色,他们在探求法律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在关注法律背后的每个人。
个人在庞大议题之下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律师倾听了这些微不足道,才有了这种法律和公正共生的职业。当事人的锦旗是张承律师办理本次案件最高的肯定和最大的收获,也期待张承律师与昱坤合律师事务所共同携手,铸就更多辉煌。